日本作為中國游客最青睞的出境游目的地之一,2019年赴日旅游的中國大陸游客曾經一度達到近千萬人次的規模,占據了日本外國游客總量的三分之一。但在中國2023年開始重啟出境游,中日旅游卻在諸多復雜因素影響下恢復程度一直較為緩慢。隨著簽證政策、航班量以及日元匯率走低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中國游客正在迅速重新展現出探索這個鄰邦的興趣,游客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升了當地的消費市場增長。
重回熱點
“今年年初辦理了日本五年多次簽證,目前已經去了三次,計劃年底前再去一趟,看紅葉或者去滑雪。“在上海工作的公司職員小方近日在與記者交流時,透露了今年以來多次日本游的經歷,她也是中日旅游市場重新進入高速增長期之后的一類游客的典型。她提及:“疫情前一年可能會去一兩次,一是從上海過去距離比較近,再就是航線恢復很多,選擇更多。再就是匯率的變化相比之前能省更多錢,不管是旅游消費還是去購物都很劃算。”
這也體現出今年以來,特別是今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大陸游客赴日旅行發生的一系列變化。
隨著2023年上半年開始中國的出境游逐漸走出疫情影響,并且逐漸增加了更多免簽目的地,中國旅行者也重新開始探索世界。這其中受益最為明顯的就包括東南亞、中東以及中亞等地區,不管是從交通連接通達性的提升、游客量等諸多方面都迎來了顯著增長。
對比之下,赴日本旅游的恢復速度就有比較明顯的差距。根據日本國家旅游局(下稱“JNTO”)在今年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月訪日中國大陸游客的數量為41萬5900人次,較2019年同期下滑44.9%。入境旅客數量還不到同期赴日外國游客最多的韓國游客量的一半。
但隨著包括簽證以及兩國之間航空運輸情況的變化,中國大陸游客赴日旅游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進入了快速恢復期。
根據JNTO在10月中旬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入境日本的中國大陸游客數量較2023年同期增幅216.9%,當月超過66萬人次中國大陸游客入境日本。上半年有超過306萬人次中國大陸游客赴日旅行,較2023年同期增幅更是達到了415.8%。
而在7月中國大陸赴日游客數量已經達到77萬6500人次,在疫情后首次成為外國游客入境日本的首位,并在8月以74.58萬人次繼續保持在榜首。根據JNTO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中國大陸游客雖然未能繼續占據外國游客入境榜首,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實現了超過100%的增速,今年前九個月前往日本的中國大陸游客總量也已經超過500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228.4%的增速。
根據中國最大的在線旅游服務平臺攜程集團發布的2024年國慶長假旅游數據報告顯示,日本已經成為國慶節期間中國大陸游客首選的海外目的地,超過了目前對中國免簽的泰國、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
除了入境游客數量的增加,日元匯率走低也激發了游客在當地購物的熱情。JNTO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訪日外國游客的數量以及消費額都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這其中,中國游客貢獻增長極為明顯,尤其在消費方面,今年七月到九月訪日外國游客總消費額為1.948萬億日元,而中國大陸地區游客就達到5177億日元,占到了總體的三成。
JNTO此前發布的歷史數據顯示,2019年,訪日外國游客人數為3188.21萬人。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游客占30.1%。2019年訪日外國人整體消費額達到4.81萬億日元,其中中國大陸游客的消費額達1.77萬億日元,名列第一,在訪日外國人整體消費額中占比36.8%。
在重燃赴日旅行熱情的同時,中國大陸游客在日本的“玩法”也開始發生顯著的變化。按照攜程集團方面的說法,其平臺赴日旅游的游客預訂趨勢逐漸從東京、大阪、京都等傳統熱門旅游地轉向其他地區。橫濱市、岐阜縣高山市等地的預訂量同比增長了兩倍以上。
一位在9月底赴日本鳥取縣旅行的中國游客在與記者交流時表示,“此行中前往當地一個交通不太便利的小眾景點游覽,很意外的是行程中一路遇到不少國內來的游客,后來行程中也隨處可見國人,也是在意料之外。”
“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開始遠離東京、大阪這樣的都市圈,通過對當地復雜交通方式的研究和使用,深入到傳統意義上大眾選擇目的地之外的城市、鄉村或是山野之地游覽,已經成為目前相當一部分前往日本旅游的國人一個新的玩法,甚至一些連日本人都很少涉足的目的地和旅游項目都已經在國內社交媒體上出現‘打卡’或是攻略指南類內容。”一位主要負責日本線路的旅行社領隊對記者表示。
火爆背后
一系列的變化背后,也是中日旅游市場在復雜的內外部局面下不斷“自適應”的縮影,而影響旅游市場的兩大關鍵因素:簽證以及航班量的變化也是旅游市場重新開始回到高速增長態勢的決定性因素。
根據航空數據分析機構航班管家發布的2024年第41周主要國家/地區航班量及恢復率數據顯示,當周中日之間的出港航班量達到1122班次,已經超過2019年同期的航班量。
疫情前作為中日之間通航城市以及航班量最為密集的上海,也已經逐漸重新恢復至曾經被稱為“村村通”的繁忙局面,不僅與包括東京、大阪這樣的主要樞紐之間建立了密集的航班連接,同時也恢復或者新開通了一大批與日本各地中小機場之間的航線。
中日航線在疫情前的繁榮局面下曾經一度在兩國的國際航線中占據重要地位。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冬春航季(10月27日-2020年3月28日)中日之間的定期航班為每周1406班,在日本的國際航線中,中國航線占27%。
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兩國之間的航空運力大幅下滑,也導致機票價格飛漲,對客流影響極為明顯。隨著出境游的重啟,需求回升,航空公司也開始加快速度恢復航空客運的運力規模。
基地位于上海的吉祥航空相關人士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今年7月共運營九條涉及日本的航線,相比2023年增加四條,今年以來日本航線平均客座率可以達到八成。
另一家同樣基地位于上海的民航航空春秋航空方面相關負責人此前也對本報記者透露,中日航線恢復率已經到85%左右,同時還新增了一些航點,比如上海和廣州與福岡之間的航線,以及上海到沖繩的航線,這兩個日本航點都是之前從沒飛過的目的地。
而在上海最大的基地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于10月25日發布的2024年冬春航季航班計劃中,也表示將進一步新開、復航國際航班,其中就包括新開武漢—大阪、青島—福岡航線,加密的國際及地區航線主要涉及上海浦東至希思羅、悉尼、墨爾本、大阪等航線。
今年適逢中日航線通航50周年,1974年4月,中日兩國簽訂《中日航空運輸協定》,同年9月29日,中日第一條互飛航線正式開通,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航”)前身——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執飛的CA925航班由北京飛往日本,開啟了中日友好交流的新篇章,包括國航在內的多家中日航司不僅在近期開啟了不同形式的慶祝,同時也開始進一步增加兩國之間的航線密度以及通航的航點數量。
國航方面透露,目前,國航及其控股的深圳航空、山東航空、澳門航空在日本8個城市設有營銷機構,為中日兩國旅客提供從東京成田、東京羽田、大阪、沖繩等9個機場,直達中國北京、上海、天津、大連等主要城市的定期航班和出行服務,周客運航班已恢復至508班次,其中國航航班每周平均運輸中日往返旅客4.7萬人次,達到疫情前水平,有效助力兩國經濟發展、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日益繁盛。
在慶祝中日航線通航50周年活動中,國航副總裁閻非表示,國航將進一步加大日本相關航線運力投入規模,有序推進北京-東京、北京-大阪、上海-大阪等航線的增班,持續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
今年以來隨著兩國航空運力的快速恢復,通達性大幅回升,按照多家航空公司以及旅行社在與本報記者交流時的說法,這也使得一度居高不下的機票價格開始大幅回落。
根據航空數據分析機構睿思譽(Cirium)提供給記者的統計報告,2024年8月運營中日直飛航線的航空公司航班總量為4683架次,提供的座位數量達到903185個,與去年同期的2506架次和502570個座位數量相比,增幅分別達到86.9%和79.7%。
簽證問題也一度成為中國游客赴日旅行的“難點”之一,一位國內旅行社簽證業務負責人在此前與記者交流時表示,“相比疫情前的辦理難度和所需提供的資料要求,疫情之后很長一段時間總體趨勢是收緊的,比如對一些材料的要求更高,拒簽率增加等,尤其是像三年和五年多次往返簽證辦理的要求要遠高于疫情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客人出游的意愿,畢竟現在有很多免簽的國家和地區可以選擇。”
今年9月中日韓旅游部長會議和文化部長會議相繼在日本召開,不僅提出推動三國文旅交流與合作,同時還為三國間游客互訪設立了目標,即到2030年三國之間游客互訪增加到4000萬人次的目標,較疫情前的水平增加1000萬人次。
“雖然短期內實現免簽可能性不大,但只要簽證政策上進一步放寬,降低中國游客辦理的難度,按照目前的趨勢中國游客赴日旅游的熱情肯定會進一步推升。”前述負責簽證業務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王瀟雨)